什么是脑梗死?脑梗死,又称缺血性卒中,是指各种原因所致脑部血液循环障碍,导致局部脑组织的缺血、缺氧性坏死,而出现相应神经功能缺损的综合征。脑梗死是脑血管病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约占全部急性脑血管病的 70%~80%[1]。 脑梗死如何分类/分型/分期? 当前国际上广泛使用 TOSTA 分型(trial of org 10172 in acute stroke treatment),脑梗死分为五型:大动脉粥样硬化型、心源性栓塞型、小动脉闭塞型、其它明确病因型和不明原因型[2][3]。 按照牛津社区卒中研究项目( oxfordshire Community Stroke Project OCSP)分为四种类型:全前循环梗死,部分前循环梗死,后循环梗死椎基底动脉系统的梗死,腔隙循环梗死[3]。 根据起病形式和病程,可分为完全型和进展型。完全型指起病 6 小时内病情达到高峰;进展型指病情逐渐发展,可以持续 6 小时~几天。 对于患者而言,不同分类方式意味着病情症状不同,治疗方法不同。 会累及哪些部位或器官?大脑,脑干,小脑。 会传染吗?不会传染。 能治愈吗?会复发吗? 部分轻症可治愈,重症往往会遗留后遗症,但具体治愈率还取决于累及部位、具体病情与进展情况。 会复发。急性脑梗死均存在一定复发率,未控制危险因素及规范二级预防的患者复发率更高。 会遗传吗?可能会。脑梗死并非遗传病,是遗传因素和后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有一定的遗传倾向。 脑梗死病很常见吗?比较常见,常见于 50 岁以上,患有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和高血脂症等的中老年人。如果患有风湿性心脏病、心房颤动或先天性心脏病,也可能引起脑栓塞,在任何年龄段都可能发病,青壮年多见。总体说来这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脑血管疾病[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