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集性头痛
治疗价格区间:
挂 号 科 室:脑病科
治 疗 周 期:
  • 病因

    本病病因尚不明确。 为什么会得丛集性头痛? 虽然本病病因不明确,但医学界有研究认为,下述因素可能与疾病的发生相关。 哪些人容易得丛集性头痛? 关于丛集性头痛的发病机制,医学界现在有如下几种学说: 下丘脑激活[3]:研究发现患者存在下丘脑(脑内调节内脏活动和内分泌活动的结构)后部灰质区(脑神经元集中的地方)激活,但具体机制尚不清楚。 三叉神经自主神经反射学说[3]:目前认为这些头面部自主神经(一类负责腺体分泌、血管收缩等作用的神经)症状,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三叉神经自主神经反射激活导致的。 血管学说[3]:丛集性头痛由海绵窦(颅内的一个不规则(腔隙)结构)壁的神经源性炎症导致。 一些研究认为,有如下危险因素或诱因的人群更容易得病: 目前有权威证据支持的因素: 吸烟或二手烟。 饮酒:酒精,尤其是红酒。 强烈刺激性味道:香水味、油漆味。 性别:男女均可患病,男性更常见[5]。 年龄:任何年龄均可患病,以 20~40 岁多见[3]。 家族史:父母或兄弟姐妹患有丛集性头痛。 其他可能的因素: 情绪激动。 剧烈运动。 某些药物:组胺和硝酸甘油酯能诱发头痛发作。

当前章节:病因
视频科普
病友讨论
推荐医院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公立综合
医保
三级甲等
  前身是英国、美国、加拿大等国的基督教会1892年在成都建立存仁、仁济医院;1914年私立华西协合大学成立医学院,将其作为教学医院。经过113年的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飞速发展,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华西医院已成为学科门类齐全、师资力量雄厚、医疗技术精湛、诊疗设备先进、科研实力强大的综合性研究型临床医学院及教学医院;1990年被卫生部评定为三级甲等医院。是中国高等医学教育重要基地,西南地区疑难重症诊疗中心、医学科学研究中心,国家循证医学中心,国家新药、中药安全性评价中心。华西医院是中国规模庞大的医院之一,是中国西部疑难危急重症的国家级诊疗中心,在复旦大学2009年度和2010年度中国佳专科声誉和佳医院排行榜上,连续两年名列全国第二。
成都市武侯区国学巷37号
医院综合排名NO.2
预约电话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公立综合医保三甲
浙二医院是指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浙二医院开放床位1900张,年门急诊量超过160.68万人次,住院病人超过4.82万人次;现有正式职工2256人,高级职称专家395人,其中教育部长江特聘教授3人、获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8名,博士生导师45人,拥有临床医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及博士后站。拥有中华医学会分会主任一名、常委多名和大陆唯一的美国外科学院荣誉院士。浙二医院学科齐全,拥有临床和医技科室45个。尤以急诊医学、普外、肿瘤、神经内外科、骨科、眼科、心内、胸外、呼吸、口腔和耳鼻咽喉科等闻名。自50年代开始,余文光教授完成了国内第1例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手术,开创了中国胰十二指肠手术的先河;石华玉教授在国内胸外科首创椎旁阻滞下肺切除等手术;耳鼻喉科开展头颈部肿瘤及全喉切除发音重建等手术。浙二医院重视医疗质量管理,院内附设浙江省各类医学技术指导和质量控制中心:浙江省急诊医学质量控制中心浙江省临床麻醉质量控制中心浙江省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中心浙江省烧伤救治技术指导中心浙江省药物滥用监测中心浙江省临床营养指导中心浙江省病历管理质量控制中心浙江省骨科医疗质量控制中心浙江省高压氧医疗量控制中心浙二医院的患友热评疾病:骨折,小儿斜视,甲状腺疾病,冠心病,脑部肿瘤,帕金森,白内障,乳腺癌,肝癌,胃十二指肠疾病,肺癌,胆结石,骨癌,哮喘,骨关节病。
解放路院区:浙江杭州市解放路88号;滨江院区:浙江省杭州市滨江区江虹路1511号
医院综合排名NO.16
预约电话
推荐医生
吴世政
主任
青海省人民医院
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青海省人民医院院长、党委书记,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学术兼职】:中华医学会高原医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世界卒中组织成员,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分会常委,青海省医学会副会长,青海省医学会神经内科分会主任委员及《中华医学杂志》、《中华神经科杂志》等10余种期刊编委。 【研究方向】:脑血管病、高原神经病,即缺氧预适应机制、高原脑储备力、高原脑功能研究。 【临床特色】:从事高原神经病学临床及科研工作,建立了我国唯一的高原脑病研究治疗中心,在高原脑血管病、高原脑功能衰竭及缺氧性脑病等发病机制、诊断和防治方面具有较深的造诣。 【教育经历】:2005.06—2006.10 澳大利亚LATROBE大学硕士 1997.09—1997.12 日本新横滨国际医学研究所研修 1987.08—1988.08 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神经内科进修 1977.12—1982.12 青海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学士工作经历:1982.12 至今 青海省人民医院 主任医师/教授【科研项目】:主持和参与《高原脑功能衰竭脑氧代谢和血流动力学研究》、 《高原急性脑血管病研究》、《 高原低氧环境下适应、习服及失习服人群脑血管的调节机制研究》等中国科学院、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际多中心项目20余项【科技奖励】:“急性重症高原病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高原地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新独立危险因素变化的研究”等研究成果获国家及省科技进步奖二、三等奖5项【编写专著】:主编及参与编写专著9部【发表论文】:国内外期刊论文90余篇,代表论文Hypoxic Preconditioning at High Altitude Improves Cerebral Reserve Capacity. Science, 2012; 12.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