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夏天,天气炎热,都会有不少人因中暑住院。就算不是从事繁重体力活的人群,也往往会稀里糊涂的中招,抗高温,防中暑,是每个夏季的头等大事。
中暑,顾名思义就算指在夏天或者高温环境下,因人体体温调节功能紊乱而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疾病。但它跟很多疾病有区别的是,中暑可以有效预防,如果措施得当,它几乎可以完全避免。
所以,从中医的角度上看,有哪些有效预防中暑的方法呢?
我们都知道,夏季烈日炎炎、雨水充沛,阳气尤为充盛,而我们人则处在天地之气交汇之中。在这样的季节,人的各项生理功能,就是我们常说的“阳气”,会处于最鼎盛的状态。因此中医认为,夏季应该以养护阳气为主。从中医五行学说和脏象学说的角度来讲,“夏天属火,与心相应,而心主血脉,又主神志”;结合“长夏又属湿,湿易伤脾”,可以得出结论,夏季养生的重点就在于“调养心脾”。所以,预防中暑也可以从这两方面入手。
首先养心:气郁体质,应防“情绪中暑”
天气炎热,容易使人心烦意燥。特别是中老年人,这类人群因为上了年纪对高温天气的适应能力本来就有所下降,所以更应该注重宁心安神。简单来说就是尽量保持乐观开朗的心态,避免过喜、过怒、过于惊恐、过于悲伤、过于思虑等情志的刺激。
其次养脾:清淡饮食,少吃冰镇食品
除了“养心”,另一个重点就是“养脾”。根据中医理论,脾主运化,而湿邪最易损伤脾气。夏季健脾应该保持清淡饮食,避免食物过于肥腻、刺激,少吃烧烤、油炸类的食物,这样才能保持良好的消化、吸收功能。另外,不能因为天气炎热就对“冰类饮食”毫无节制,寒湿的食物容易损伤人的阳气,冷饮、冰镇食物要少吃。
中医讲究药食同源,我们也可以通过日常正确的饮食达到养心养脾,预防夏季中暑的目的。
养阴津解暑——米粥
三伏天酷热炎炎,容易消耗人体的气津,使人感到体虚。一直以来,民间都有“暑天无病三分虚”的说法。所以说,越是天气炎热越要重视养阴津,对此中医首推米粥。我国古代著名医学家李时珍就曾提出“粥与肠胃相得,最为饮食之妙。”意思就是说,喝粥能健脾益气、生发胃津以补虚损。
方药解暑——新加香薷饮
中医认为,香薷性味辛、微温,入肺、胃经,有发汗解表,祛暑化湿,利水消肿的功效,可以说是非常适用于夏季外感于寒,内伤暑湿所致的暑湿表症,是夏季消暑的一个良方。
注:图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