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疹是常见的皮肤病之一,尤其在春夏湿热的天气里更容易发生。湿疹在中医中相当于“湿疮”,“湿疡”,常常表现为局部皮肤发红,摸上去有突起的丘疹、水疱甚至能看到脓疮,糜烂浸淫。如果长期反复发作,局部皮肤会增厚粗糙、干燥的表现。中医认为湿疹发生大概有三个原因:
一是禀赋不耐,尤其是过敏体质的人,更容易发生。小孩湿疹尤其是婴幼儿湿疹,大多与母体相关,母亲多喜食辛辣刺激食物及内蕴湿热体质,使得体内蕴藏胎毒、内风,导致患儿易患湿疹。
二是饮食不节,比如吃多了辛辣、鱼腥、甜食等食物。长期如此,容易湿热内生,遇到又闷又热的夏天,内外合邪,湿疹发作。小孩容易喂养不当,使得脾胃负担加重,双重作用影响湿疹的发生。
三是素体虚弱,脾胃长期不好的人,则可能容易发展为慢性湿疹。小儿“纯阳之体”,阳气相对旺盛,生活中进食过多甜腻油炸之品,消化吸收能力有限,小肠运化不调,胃肠道饮食积滞化热,进而发生湿疹。
中医治疗湿疹主要依据“证治相对”的原则,即对不同类型的湿疹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在辨证中又要分清湿热之孰轻孰重,以便于掌握用药的侧重。急性发作期脏气未伤,宜清泻三焦之火,宜选用栀子、黄芩、黄连、黄柏等清热解毒中药治疗为主,湿邪偏重者可加用苡米、赤小豆、土茯苓、地肤子之类;热邪偏重者可适当加用金银花、野菊花、蒲公英之品;若痒甚,可加入白鲜皮、蝉蜕等。
传统中医认为,湿疹一般跟情绪、饮食有关,常用的治疗方法是口服汤剂、针灸、中药外敷、中药膏剂外抹等,中医治疗湿疹需要选用和服用正确的中药,同时还需配合适量的饮食控制和生活调节。建议您在接受中医治疗前,一定要咨询专业中医。
注:图片来源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管理人员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