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进补已经是老生常谈的话题了,通常大家的第一反应都是,这个季节应该多吃枸杞,多吃核桃,但你知道吗有这么一种药食同源的食物,它在滋补身体方面的功效同样强大,却往往被大家所忽视。它的名字可能不是被很多人熟知,但你肯定知道鼎鼎大名的“六味地黄丸”,它就是这个药里的一味中药,山茱萸。
这味药最早记录在我国最著名的四大医典之一,《神农本草经》中,后来包括其他很多医书中都有记载,称“山茱萸敛正气而不敛邪气”。言外之意就是,山茱萸可以起到调补肝肾,滋补正气,驱逐寒气的作用。
所以一直以来,还有着“一味山茱萸,胜过人参当归”的说法。
中医认为,肝藏血,肾藏精,肝肾同源于精血。因此,肝和肾的器官结构和功能特性存在差异,但它们的起源相同,往往这两个脏器遇到问题,可以采用“肝肾同治”的治疗原则。
而山茱萸归肝、肾经,正好可以达到这个目的。坚持食用山茱萸可以同时做到补肾气,疏肝气,完美契合了“肝肾同治”原则。
日常中,如果不清楚自己的肝肾是否出现病变,可以看看自己身上有没有存在这些情况。
比如,腰膝酸软、腿脚乏力、屈伸不利等等。因为在中医范畴里,人体的骨骼关联人体的肾器,而人体的筋膜韧带则与肝脏密不可分。“肾主骨,肝主筋”指的就是这么回事。
通俗点说就是,如果骨骼失去了肾气的支持,就难以维持其正常的运作,显得不够强健有力。如果筋膜韧带失去了肝血的滋养,就会变得迟钝,难以伸屈自如。
因此一旦有上述的几种病症出现,就以为着很可能是肝肾亏虚了。这个时候就能够使用山茱萸来调理自身。
值得一提的是,山茱萸是属于一种比较酸涩的中药材。而在中医理念中,酸涩之物,可以更好的巩固肾脏的封藏之力。因此它历来还有“固精止遗神药”的美誉。
也正是因为山茱萸的这个特点,它还能用于治疗孩童肾虚膀胱失灵所致的遗尿、半夜尿频等问题。
最后着重说明,山茱萸是一味能够阴阳双补的神药,有补益肝肾,固精止血的妙用,但千万不能和它的“同胞兄弟”吴茱萸搞混了,这两者虽然名字相似,但药效却截然不同,吴茱萸更多的是只作用在散寒止痛,治疗腹痛腹泻方面。
注:图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