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视
治疗价格区间:
挂 号 科 室:眼科
治 疗 周 期:
  • 弱视是什么

    什么是弱视?弱视是在视觉发育期,由于单眼斜视、屈光参差(即双眼屈光度数差距较大)、高度屈光不正(即双眼屈光度数较高)以及形觉剥夺(即视觉发育过程中屈光介质或瞳孔被遮挡导致)等异常视觉经验,引起的单眼或双眼最佳矫正视力低下,或双眼视力相差 2 行以上,眼部检查无器质性病变的疾病。简单来说,就是虽然没有实质性的眼部损伤,但是通过佩戴眼镜仍然不能在一定范围内看清物体。 弱视如何分类/分型/分期? 按病因:分为斜视性弱视、屈光参差性弱视、屈光不正性弱视和形觉剥夺性弱视。 按最佳矫正视力的高低:分为轻中度和重度两个不同的级别。 不同的分类,可以让患者明白自己的弱视可能的发病因素,而按照最佳矫正视力高低来分类,可以让患者了解病情的严重程度以及预后。 会累及哪些部位或器官?眼部。 会传染吗?不会。 能治愈吗?会复发吗? 治愈:部分能够治愈。能否治愈与诊断的时间以及治疗的时间有关,在视觉发育的敏感期内,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方法得当,绝大多数患者预后是很好的。但若诊断时间过晚或不遵医嘱,部分患者的视力可能较难恢复、治愈。 复发:复发概率较高,在视觉发育的敏感期内,停止治疗,弱视都可能复发。弱视治疗完全成功或部分成功,停止治疗 1 年之后,有 1/4 的患者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弱视眼视力下降[1],但只要按时复诊,经过及时的重新治疗,就能够恢复正常。 会遗传吗?有遗传倾向,虽然弱视是一种发育性眼病,不涉及遗传的问题,但是弱视的发病原因具有遗传倾向,如斜视、先天性白内障、高度远视和高度近视等都具有遗传倾向[1]。 弱视很常见吗?较为常见,我国弱视患病率约为 2%~4%[2]。

当前章节:疾病概述
视频科普
病友讨论
推荐医院
北京协和医院
公立综合
医保
三级甲等
  北京协和医院是一所位于北京市东城区,集医疗、科研、教学为一体的大型综合医院。它隶属于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6年改为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是其的临床医学院,同时也是中国医学科学院的临床医学研究所,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指定的诊治疑难重症的技术指导中心之一。北京协和医院在中国乃至世界享有盛名。医院成立于1921年。现任院长赵玉沛。北京协和医院是中国早承担外宾医疗任务的单位,医院专门设立外宾和高干门诊部,开设专门的高干、外宾、特需病区。2006年7月28日被中国奥委会定为“国家队运动员医疗服务指定医院”。北京协和医院共有2个院区、总建筑面积53万平方米,在职职工4000余名、两院院士5人、临床和医技科室53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21个。
北京市东城区帅府园一号(东院);北京市西城区大木仓胡同41号(西院)
医院综合排名NO.1
预约电话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公立综合
医保
三级甲等
  前身是英国、美国、加拿大等国的基督教会1892年在成都建立存仁、仁济医院;1914年私立华西协合大学成立医学院,将其作为教学医院。经过113年的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飞速发展,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华西医院已成为学科门类齐全、师资力量雄厚、医疗技术精湛、诊疗设备先进、科研实力强大的综合性研究型临床医学院及教学医院;1990年被卫生部评定为三级甲等医院。是中国高等医学教育重要基地,西南地区疑难重症诊疗中心、医学科学研究中心,国家循证医学中心,国家新药、中药安全性评价中心。华西医院是中国规模庞大的医院之一,是中国西部疑难危急重症的国家级诊疗中心,在复旦大学2009年度和2010年度中国佳专科声誉和佳医院排行榜上,连续两年名列全国第二。
成都市武侯区国学巷37号
医院综合排名NO.2
预约电话
推荐医生
肖满意
主任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眼科学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眼科眼视光学、斜视弱视、眼部整形及眼眶肿瘤学科带头人。从事眼科临床、科研、教学工作20余年。在眼视光学、斜视弱视、眼部整形及眼眶肿瘤等方面具有很深的造诣。做为学术带头人,创立了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眼视光学、眼部整形及眼眶肿瘤专业,建立了近视眼准分子激光治疗中心,扩大和发展了斜视弱视专业。特别是在泪道阻塞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面做了开拓性工作,首先将数字减影成像技术应用于泪道阻塞性疾病的诊断和疗效的评估;将微创手术引入泪道阻塞性疾病的治疗,改良了手术方法,研发了手术器材,治疗患者近近万人,在国内外处于领先地位,多次到北京、天津、浙江、山东、四川等十多个省指导手术。一直从事屈光手术的临床安全性和有效性以及儿童弱视发病机理和研究,培养硕士研究生20余人。社会任职中华医学会(湖南省)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眼视光学组委员卫生部内镜专业技术考评委员会眼科分会常务委员湖南省医学会眼科学专业委员会视光学和斜视弱视学组组长湖南省优生优育协会儿童眼保健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湖南省中西医结合眼视光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湖南省解剖科学学会断层影像解剖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科研成果获得国家专利十二项,其中发明专利两项。参与了“十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研究工作,主持了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和湖南省卫生厅课题等多项研究工作。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包括SCI论文。参编专著3本。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