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两眼的屈光状态,在性质或程度上有显著差异,故双眼裸眼视力相差较大。程度较轻时不影响双眼单视功能,但超过一定程度后(一般大于 2.5D),则存在双眼单视障碍,甚至无立体视觉;当高度屈光参差时,视力较差眼可能会被抑制而导致废用,进而引起单眼弱视及外斜视。 屈光参差病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屈光参差病的常见症状包括: 交替视力或单眼视力:当双眼视力相差悬殊,双眼视物时,习惯只用视力较好的眼看远和看近,视力不好的眼被抑制,进而被废用。 双眼单视障碍:2.5D 以上的屈光参差,在双眼视物时,无法把一个物体看成一个,会出现物像重叠,即我们常说的重影,进而对更高级的视觉功能产生影响。 弱视、斜视:高度屈光参差时,由于只用视力好的眼看远和看近,另一只眼长期被抑制进而废用,产生弱视和废用性外斜视。弱视程度与年龄相关,年龄越小,弱视程度越重。 屈光参差可能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屈光参差在进展过程中,其危害一是损害双眼单视功能,进而影响更高级的融合视、立体视;二是导致单眼弱视及外斜视。 常见并发症包括: 破坏立体视功能:由于屈光参差,造成两眼物象清晰度和大小不等,视觉中枢对两眼物象融合较困难,导致视物模糊和视疲劳。两眼屈光参差太大,破坏了立体视功能,无法正确判断物体的空间方向等,甚至对自身与客观环境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也无法判断。 弱视:严重屈光参差时,视力较差的眼长期被抑制,形成屈光参差性弱视,远视更易形成弱视。在年龄较小的儿童,形成屈光参差性弱视时,一眼视力好,常无眼位偏斜,因此往往发现较晚,初诊年龄较大,错过最佳治疗年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