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定义 颞骨位于头颅两侧,是颅底及颅骨侧壁主要组成部分。颞骨内具有多处血管和神经走行的孔洞,降低颞骨机械强度,在受巨大外力冲击时,颞骨孔洞间的薄弱结构常发生骨折,即为颞骨骨折。 流行病学 国外数据显示,头部外伤中颅骨骨折约 4%,其中颞骨骨折占 14% 到 22%。颞骨骨折多为单侧,双侧约占 9% 到 20%。此外,颞骨骨折男性较为多见(约占 71% 到 81%)。 病因 颞骨骨折通常是由高强度的头部钝、挫伤引起。主要原因依次是车祸、高空坠落、斗殴、摔伤、外物砸落和机器作业伤。 分类分型 骨折类型通常以骨折线与岩部长轴的关系,将颞骨骨折分为纵行骨折、横行骨折、混合型骨折和岩尖骨折 4 种类型。 症状 伴有中耳结构受损,可表现为耳出血、传导性耳聋或混合性耳聋。如有脑膜破裂,则有脑脊液漏。还常有感音性聋、眩晕、自发性眼震、面瘫和血鼓室等。如损伤第二到第六对的脑神经,可发生弱视、眼裂变小、上睑下垂、瞳孔扩大、眼球运动障碍、复视、斜视等眼部症状,以及三叉神经痛或面部感觉障碍。 治疗 及时应用抗生素等药物,严防颅内或耳部感染,注意耳部消毒。对于颞骨骨折引起的周围性面瘫,病情许可下,可行手术减压,越早越好。 疾病危害 颞骨内具有多处血管和神经走行的孔洞,一旦骨折损害结构附近的血管和神经,神经的功能常难以恢复,且发生大出血易危及生命。 预后 纵行骨折预后最好,传导性聋多可经手术恢复;横行骨折预后差,感音性聋常难改善。前庭功能丧失者可逐渐代偿。骨折愈合后,缝隙仍有引起脑膜炎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