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嗽是因邪犯肺系,肺失宣肃,肺气上逆所致的以咳嗽为主要症状的一种肺系病证。它既是肺系疾病中的一个症状,又是独立的一种疾病。有声无痰为咳,有痰无声为嗽,有痰有声称为咳嗽临床上多痰、声并见,故以咳嗽并称。
咳嗽之名始见于《内经》,并以脏腑命名,分为肺咳、肝咳、心咳、脾咳等,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咳嗽候》有十咳之称,除五脏咳外,尚有风咳、寒咳、胆咳、默阴咳等。明·朱棣《普济方·咳嗽门·诸咳嗽》则分热嗽、冷嗽、肺气嗽和饮气嗽四种,后张介宾执简驭繁,将咳嗽分为外感内伤两大类。随着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变化,疾病谱也在发生变化,咳嗽发病率逐渐上升,严重影响人民健康。
近年来对相关疾病开展了众多研究,对咳嗽的病因病机及治疗方法认识的不断深入,丰富了咳嗽证治内容。咳嗽的病因已不局限于外感与内伤,目前更重视环境因素及咽
喉、鼻疾所致咳嗽。病理机制也有所创新,重视风邪犯肺、邪热结咽、胃气上逆、肝火犯肺、诸脏先伤,后传于肺和外感内伤互为因果等。尤其在“风咳”方面取得重
要成果。
现代医学认为咳嗽是机体的防御反射,有利于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和有害因子,但频繁剧烈的咳嗽对患者的工作、生活和社会活动造成严重的影响。通常按时间分为3类,急性嗽、亚急性咳嗽和慢性咳嗽。急性咳嗽时间<3周,亚急性咳嗽为3~8周,慢性咳嗽>8周。常见急性咳嗽包括普通感冒和急性气管-支气管炎;亚急性咳嗽常见原因包括感染后咳嗽、上气道咳嗽综合征和咳嗽变异性哮喘;慢性咳嗽的常见病因包括:咳嗽变异性哮喘、上气道咳嗽综合征、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和胃食道反流性咳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