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与年龄增加有关的全身性骨骼疾病,也是最常见的骨骼疾病,以骨量减低、骨组织微结构损坏,导致骨脆性增加、容易发生骨折为特征。常见于50岁以上人群,约1/2女性和1/5男性患有骨质疏松或脆性骨折。尤其是绝经后女性和老年人(70岁以后)是主要群体。主要症状表现为乏力、腰背疼痛、驼背、骨痛、骨折等。
骨质疏松影响日常生活质量,也是老人常见病,本文推荐一个骨质疏松症风险评估的自我筛查工具OSTA(见下表),给家里的老人们都做一下筛查吧!
如果风险较高,建议可以去医院做诊断,常见的诊断方法有双能X线吸收法(DEXA)测骨密度,常用部位腰椎、股骨近端。结果是以T值大小来衡量,T值>- 1为正常,T值在2.5~-1区间为骨量不足,T值<-2.5为骨质疏松,T值<-2.5+脆性骨折为严重骨质疏松。骨折疏松容易导致骨折,其中髋骨骨折较为严重,这类人群中50%的人可能致残,20%可能致死。对身体影响是很大的。
还可参考骨代谢指标(骨骼是一边合成一边分解的),验血化验单中,以下指标供参考:
血钙,正常参考值范围2.2~2.7 mmol/L
血磷,正常参考范围为0.97~1.45mmol/L
25(OH)D,反映体内维生素D水平,这是特别重要的指标,是调节钙代谢的激素,详细指标分析见下表。
还可检查甲状旁腺激素(PTH),体内调节钙代谢的主要激素之一。
备注:T值=(实测值-同种族同性别正常青年人峰值骨密度) /同种族同性别正常专午人年值骨密度的标准差。
注:图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