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过后,天气逐渐转凉,昼夜温差加大,尤其是太阳下山后气温下降很快。秋意渐浓,人体的环境舒适度高了,但气温下降,我们就要更要注意合理饮食起居,避免被“秋病”缠上!
季节转换期,通常会引发人们呼吸方面和肠胃方面的不适。秋季要养好身体,才能为入冬打好基础。
养肺:肺部是人体脏腑与外界接触的第一道屏障,也是最容易受伤的部位,所以肺部也被称为“娇脏”。所以通常秋季要着重养肺。
养脾:入秋后,昼夜温差加大,容易引起腹部着凉,所以这个季节要防脾胃受寒,平时切不可贪凉。尤其是脾胃虚弱的人,冷饮、西瓜类该忌忌口了。
少吃夏“瓜”:
入秋之后就要少吃西瓜了。西瓜性寒解热,外号“寒瓜”,多吃伤脾胃。夏天有些人西瓜吃多了会拉肚子,甚至出现头昏乏力、身体困重等现象,这是因为脾胃虚弱,湿邪困脾所致。
另外,甜瓜、黄瓜、冬瓜、苦瓜等食物都属于寒性食物。入秋后尽量少食。
多吃“秋果”:
立秋过后,气温下降,但秋燥上升,饮食应以酸甜为主,许多秋季水果都可健脾润燥,能生津止渴、润喉去燥。比如梨子、龙眼、石榴、葡萄、柚子、苹果、山楂等。
吃肉“贴秋膘”:
对于身体弱的人而言,秋季还是非常适合进补的,鸡肉鸭肉均可。只是鸡肉性温热、鸭肉性寒凉。建议肝火旺的人选鸭肉,能祛火除燥;抵抗力弱的人,脾虚的人、老人、孕妇、孩子都非常适宜吃鸡肉,能补中益气。
注:图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