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是感受风邪或时行疫毒,引起肺卫功能失调,出现鼻塞、流涕、喷嚏、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脉浮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外感病证。感冒全年均可发病,但以冬、春季节为多,具有一定传染性。病情较轻者称“伤风”,病情较重且在一个时期内引起广泛流行、临床表现相类似的,称为“时行感冒”——流行性感冒。
病因
感冒是由于六淫、时行病毒侵袭人体而发病。以感受风邪为主,但在不同的季节,往往夹时邪相合而侵入人体,如冬季多夹寒邪,春季多夹风邪,暑季多夹暑湿,秋季多夹燥邪,其中尤以风寒、风热、暑湿为多见。风邪夹时令之邪,由人体的皮毛、口鼻而入,侵犯肺卫,则卫阳被遏,营卫失和,邪正相争,肺气失宣,而致感冒。时行感冒因感受时邪疫毒而致病,其特点为发病急,病情重,具有广泛传染性、流行性,较一般伤风感冒为甚。
感受外邪是否发病,取决于感邪轻重和人体正气的强弱。其证候表现也与四时六气、体质差异有关,如素体阳虚者易受风寒,阴虚者易受风热,痰湿内盛者易受外湿,常内外相因为病。卫外不固,外邪侵犯肺卫,致营卫失调,肺气失宣,从而出现肺系及表卫证候。如气虚感邪,邪在肺卫,则为气虚感冒;阴虚感邪,邪在肺卫,则为阴虚感冒。
症状
普通感冒
普通感冒临床特征表现卫表及鼻咽症状,恶风或恶寒、发热、鼻塞、流涕、咳嗽、喷嚏、头痛、咽痛、肢体痛楚等,病程不超过1周,普通感冒一般不传变。可以夹暑、夹湿、夹燥等兼症。
时行感冒
时行感冒呈流行性,在同一地区、同一时期发患者数剧增,症状类似,病情较普通感冒为重,突然起病,恶寒、发热(常高热)、周身酸痛、疲乏无力,时行感冒可传变入里,变生它病。
辨证施治
【风寒感冒证】
证候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项疼痛、肢节酸痛,鼻塞、声重、喷嚏、流涕、咳嗽,口不渴或渴喜热饮,苔薄白,脉浮紧。治则辛温解表,宣肺散寒。主方荆防败毒散。
【风热感冒证】
证候恶寒轻,或微恶风、发热较著,头胀痛、面赤,咽喉乳蛾红肿疼痛、鼻塞、喷嚏、流涕稠涕,咳嗽痰稠,口干欲饮,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浮数。治则辛凉解表,宣肺清热。主方银翘散。
【暑湿感冒证】
证候发热、微恶风、汗少、汗出热不退,暑湿伤表,鼻塞流浊涕,头昏重胀痛,胸闷脘痞、泛恶,心烦口渴,小便短赤,口渴黏腻、渴不多饮,苔薄黄腻,脉濡数。治则解表清暑,芳香化湿。主方新加香薷饮。
【时行感冒】
证候高热不退,神昏谵语,手足抽搐或颈项强直,舌质红绛,脉弦数。治则清心开窍,凉血熄风。主方清宫汤。
高热送服安宫牛黄丸,昏迷送服至宝丹,抽搐送服紫雪丹。
【气虚感冒】
证候恶寒发热,无汗,或热势不高,鼻塞流涕,头痛、周身酸楚,咳嗽痰白,咳痰无力,平素神疲体倦,乏力,舌质淡,苔薄白,脉浮无力。治则益气解表,调和营卫。主方参苏饮。
【阴虚感冒】
证候发热,手足心热,微恶风寒,无汗或有汗,或盗汗,头昏心烦,口干,干咳少痰,鼻塞流涕,舌红少苔,脉细数。治则滋阴解表。主方加减葳蕤汤。
【阳虚感冒】
证候阵阵恶寒,甚至蜷缩寒战,或稍兼发热,无汗或自汗,汗出则恶寒更甚,头痛,骨节酸冷疼痛,面色晃白,语言低微,四肢不温,舌质淡胖,苔白,脉沉细无力。治则助阳解表。主方麻黄附子细辛汤。
【血虚感冒】
证候头痛、身热微寒,无汗或汗少,面色不华,唇淡,指甲苍白,心悸头晕,舌淡,苔白,脉细或浮而无力。治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