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脸色发黄,大部分人对它的观念还停留在就是休息不好而导致的皮肤暗沉,其实不然,这种发黄的脸上很可能是长了大量的黄褐斑。这种斑是一种慢性、获得性面部色素增加性的皮肤病,表现为对称分布于面颊、前额及下颌深浅不一、边界不清的淡褐色或深褐色斑片,有多重发病因素,且很复杂,又受到不同环境因素的影响,导致每个人的皮肤受损程度不同,使得治疗也变得十分困难。而这种后天产生的慢性皮肤病复发率也较高,反复的发生也在一定程度上损坏了患者的容貌,给患者带来了较大的心理压力,自尊心和自信心也备受打击。随着社会生活中发病人群的不断增多,以及他们长期以往的心理负担也使得这种病在临床上越来越受到重视。
有临床研究表明,这种疾病与遗传相关性很大,或许我们追溯就会发现,很多长了黄褐斑的人群他们的父母或者兄弟姐妹脸上也都有这种类似不同程度的黄褐色斑片;另一方面,每日出行的过程中或者在外游玩时受到太阳光的照晒和紫外线的照射,并且未及时做好防护,也会导致黄褐斑的产生;除此之外,受身体内分泌调节的激素影响,例如怀孕期间或长期服用调节性激素类的药物,都会导致黄褐斑的产生;其他包括黑色素生成增加和一些炎症反应及血管因素也均会导致黄褐斑的产生[1]。
既然了解了这种疾病的发病因素,我们就更应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习惯,减少黄褐斑的产生和降低诱发的可能性。
(1)部分较为注重容貌的患者,甚至偶尔需要带妆出席重要场合的人群,可以在专业医生的推荐下使用经过临床验证的遮瑕及美白类功效护肤品来涂抹,但尽量还是减少化妆的次数,避免皮肤屏障破坏。
(2)目前也有多种流行病学和病理研究证实,黄褐斑是一种光老化疾病,因此做好防晒工作,严格光防护是预防黄褐斑产生及复发最重要的措施,比如佩戴能较大范围遮盖面部的防晒口罩、遮阳帽、墨镜等避免紫外线的照射。
(3)应减少过度的内外刺激,比如滥用一些刺激性较强的产品涂抹患处,或使用激素性药物而影响内分泌、不小心使用了光敏药物等,应使用比较温和的洁面和护肤产品。
(4)保持积极的心态、避免受到疾病过度的影响而产生消极负面情绪、健康合理的饮食和保持规律充足的睡眠作息也是十分重要的一环。
最后,黄褐斑毁容式的产生或无法控制的复发都会对患者的身心造成极大地影响,目前临床有研究也表明联合多种中医中药及西医治疗手段,制定个性化方案是长期管理黄褐斑的有效策略[2]。所以一旦发现脸色越来越暗黄,应警惕是黄褐斑的产生,并及时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参考文献
1.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色素病学组, 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白癜风研究中心, 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色素病工作组. 中国黄褐斑诊疗专家共识(2021版) [J] . 中华皮肤科杂志, 2021, 54(2) : 110-115. DOI: 10.35541/cjd.20200900.
2.赵俊英, 赵广, 李航, 等. 中西医结合诊治黄褐斑专家共识 [J] . 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 2021, 27(6) : 455-458. DOI: 10.3760/cma.j.issn.1671-0290.2021.06.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