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什么补什么,这句话相信我们每个人都不少听过,在许多喜剧中,我们还曾看见过有人为了补肾而狂吃腰子。但是,这句话是否真的正确呢?让我们一起来听听中医的看法吧。
首先,我们要知道中医的营养学理论。中医认为,人体需要五味八珍,即酸、苦、甘、辛、咸、鸡、鱼、肉、禽、蛋、豆制品、菜类、水果、谷物以及五谷六畜。每一味食物都有其独特的属性和功效,有的可以益气养血,有的可以清热解毒,有的可以润肺止咳,有的可以提神醒脑。所以,我们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和需要选择不同的食物,不能一概而论。
接着我们要理解什么叫做“补”。中医里的“补”并不是指简单的填补空缺,而是要根据人体“阴阳五行”这样的较为复杂的理论框架来进行判断。比如,一个体质偏寒的人需要食用温热的食物来调节身体,而一个体质偏热的人则需要食用凉性的食物。
但是,仅仅“吃什么补什么”并不是万能的。中医强调“平衡饮食”,即各种食物应该合理搭配,不能偏食。比如,牛肉虽然有益肾,但是长期食用会导致体内火气旺盛,容易引起口干舌燥、口腔溃疡等不良反应。所以,我们需要选择多种食物,不要单一偏食。
古人对于如何合理搭配食物也有所探讨,尤其是《随息居饮食谱》更是提供了许多宝贵的经验。比如,《随息居饮食谱》中有这样的一句话:“鸡肉有气不足补之,猪肉甘不散宜少食之”。这意味着,吃鸡肉可以补充人体的气血,适合体质虚弱的人;而吃猪肉则容易产生滞脾等问题,所以不要多吃。
中医营养学要求我们不要片面追求营养,需要“五味八珍”均衡摄取。当我们需要“补”某一项身体需求时,可以选择对应的食物,但是也要注意搭配和适量,不能过度。所以,我们应该更深入地了解我们的身体需要,合理搭配食物,保持身体健康。吃什么补什么这句话的确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我们也不能被一句话所束缚。我们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才能达到最好的营养效果。
注:图片源自网络 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