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患者卧床以后,特别是在康复期会出现很多难以处理的临床问题,例如上肢关节失能、下肢静脉血栓、语言功能和进食功能退化、坠积性肺炎、褥疮等。其中臀部褥疮和下肢静脉血栓是最难处理的两大问题,常常使的病情恶化,导致之前的治疗劳而无功,那么怎样要应对这两大难题呢?
难题1——臀部褥疮
脑卒中患者发病以后,无论是否手术多需要长期卧床。为了便于静脉输液以及防止病人发生意外,病人常常被带有较高栏杆的床固定,翻身的频率一般在两小时左右。这时无论患者是仰卧位还是侧卧位,都会使臀部皮肤的左侧、右侧以及背侧长时间与床紧密接触。
就是说臀部三个侧面的动脉血管长时间受到压迫。本身脑卒中患者的血液循环就存在着较多的障碍,再受到压迫,非常容易导致臀部的肌肉组织因为缺血而坏死。当肌肉和皮肤都溃烂以后,就容易被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细菌感染,然后溃疡不断向内部蔓延,直至露出骨骼。褥疮的治疗难度非常大,所以要加强预防工作。
首先,翻身的频率一定不能够任意调整,最低两小时一次,必要的时候,可以缩短翻身的频率,当然不易过频,以免影响患者的其他治疗。
其二,患者臀部要垫上比较柔软的物品例如充气垫。
其三,要加强清洁工作,包括床面各种物品的清洁以及患者皮肤的清洁。定期用消毒剂擦拭患者的皮肤。
其四,要对患者的臀部皮肤进行适当的按摩,加强血液的流通。当然还要增加患者的营养。
其五,静脉输注或者是口服活血化瘀的药物,促进血液的循环。
如果发现局部皮肤已经发红或发紫,要及时调整患者体位,避免这些部位受到压迫的时间太长。如果已经出现溃破的情况,就要及时进行外科清创,可以配合生肌收口的中药进行治疗,效果较好。
难题2——下肢静脉血栓
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与臀部褥疮的发生具有类似的原因。患者长期卧在床上,由于脑卒中的特殊性,所以患者要么侧卧,要么仰卧,很少有俯卧的情况,这就导致下肢的背、侧面从大腿直到腿肚子都长时间被压迫,压力从上到下逐渐减轻。
原本患者的血液循环就因脑卒中而变差,现在患者静脉中的血液几乎在水平方向上进行运动,没有了重力的牵引作用,速度明显减慢。再加上患者活动减少,所以静脉的循环情况越来越糟糕,甚至出现高凝状态。
随着卧床时间的延长,静脉血中溶解的大量废物聚集在身体局部形成大小不等的血栓,皮肤颜色青紫。有的时候静脉血管中血栓还会随着血液循环运动到肺部,引起肺拴塞,结果导致患者胸闷,乃至呼吸困难,直至危及生命。
预防下肢静脉血栓的产生和面积扩大,首先要加强下肢的按摩,既可以手动按摩,也可以使用具有震动功能的仪器进行按摩。其二,尽量不要让患者的下肢穿紧身的衣服,如果气温比较低,可以穿弹性比较强的衣服和袜子。其三,卧床的时候,如果是仰卧,尽量抬高下肢,侧卧时抬高被压在下面的肢体。
参考文献
[1]邢霞,皮红英,汤可,赵莉,明星,张媛媛.脑卒中患者压疮发生危险因素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2013(1):44-45.
[2]曹俏娃.急性脑卒中患者发生压疮的相关性分析及预防[J].中国处方药,2013(6):87-88.
[3]陈凤华.人性化护理在脑卒中后发生下肢静脉血栓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21(11)9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