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口老龄化以及生活节奏的加快,发生脑梗死的人数越来越多,而且愈发年轻化。脑梗死的主要症状为一侧肢体运动不能、感觉障碍,伴或者不伴有言语障碍。
脑梗死后的功能恢复是场持久战,是需要一直坚持康复锻炼的。同时,脑梗死康复早期的患者通常在医院康复科进行康复训练,而进入康复中期、晚期的患者一般都居家进行自我康复,那么处于康复中期上肢还是活动不利索的患者应该怎么进行居家康复呢?
首先可以进行上肢关节负重,患者可以坐于稍硬一点的床面,将患侧上肢伸直撑在患侧床面,肘关节伸直,逐渐将身体重心压向患侧手,适当的关节负重可以激活我们关节深处的本体感受器,利于后期上肢肌力、感觉的进一步恢复。
其次可以在十指交叉波巴氏握手之后进行伸肘状态下的肩关节前屈、前臂旋前旋后以及腕关节的屈曲伸展。肩关节前屈的角度可以逐渐增加,比如从30°到60°再到90°,也可以通过站立位的摸高运动去进行肩关节前屈。处于康复中期的脑梗死患者上肢通常呈屈肌痉挛模式运动,通过训练患者伸肘状态下的动作可以进一步促进患者分离运动的增强。
还可以每天在摸高运动的最高点画一横线,逐渐增加横线的高度,从而提高我们肩关节前屈的角度。前臂旋前旋后的运动可以在家里桌面上进行,通过手握一个细长的水瓶,不断将水瓶向内倒、直立、向外倒等动作,重复进行上面三个步骤,完成前臂的旋前旋后。
波巴氏握手是神经发育促进技术中常用的方法[1],需要十指交叉,患侧大拇指居于最上,防止手的屈曲挛缩[2]。
最后运动较差的患侧手也要记得“雨露均沾”,在我们的大脑中,支配手的脑区占比面积很大,再加上手的动作比较灵活且精巧,康复起来速度比较慢,疗程比较长。我们可以充分应用家里的各种家居用品去配合我们康复,比如在桌面上放一个水杯。我们用手背去往外推水杯来锻炼患者腕关节背伸的一个动作,同时有利于脱离患者上肢屈肌痉挛的一个异常模式。
家里的钥匙也可以派上用场,通过大拇指与食指相对用力捏紧钥匙增强我们患侧手指测捏的一个力量以及协调性。
康复是场持久战,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一直努力努力再努力。
参考文献:
[1]钱海兰,朱小玲,张小培等.老年卒中偏瘫患者Bobath握手规范执行率的持续质量改进[J].护理学杂志,2020,35(08):87-89.
[2]苏自己.“握手”也能帮助脑卒中患者康复[J].人人健康,2020(2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