晒斑又称日光性皮炎或日晒伤,是一种由于紫外线过度照射,暴露部位出现瘙痒、潮红、肿胀、灼热的常见皮肤病,好发于女性和儿童,面部以及颈部多见。严重的患红肿区还会出现疱疹、糜烂,并伴有发热、畏寒、头晕、恶心、呕吐等全身症状。轻度晒伤皮疹1~2天可逐渐消退,可有脱屑、色素沉着的症状[1]。
晒斑发生的程度与个人体质、肤色的深浅有关,体质弱、皮肤白的人会更容易有晒斑,对中波紫外线和长波紫外线更敏感,强烈的紫外线照射会损伤皮肤组织中的脱氧核糖核酸,使真皮现为发生变性,组织细胞被破坏,细胞免疫力极其脆弱,一旦再被紫外线照射时,机体会产生抗体,从而引发瘙痒、红肿等过敏反应[1]。
因此对太阳光敏感的患者,可以在夏天到来之前,短时间用小量中波、长波的紫外线照射皮肤,来锻炼皮肤对紫外线的耐受力,之后再慢慢延长时间,使皮肤适应[1]。其次在生活中尽量避免阳光直晒,外出时可以使用物理防晒如穿长袖衣物、打伞、戴帽子遮光,选取的材质也有讲究,织纱密度高、颜色越深、并加有防晒涂层的衣物,吸收紫外线的能力越强,防晒效果越好[4]。
在饮食方面,有研究表明,服用含有番茄红素、β-胡萝卜素、维生素C等的复合抗氧化剂可以降低日晒上的严重程度[2]。还有一类比较特殊的日晒伤称为植物日光性皮炎,是指食用或皮肤接触到大量有光感性的蔬菜,再经太阳光照射后诱发或加重日晒伤。如油菜、菠菜、芥菜、雪菜、苋菜、芹菜、小白菜、刺儿菜等,这类光感性蔬菜都富含呋喃香豆素,可引起日光性皮炎;而有些药物如喹诺酮类及磺胺类抗菌药、氯霉素类及四环素类抗生素、甲氧沙林、抗肿瘤药物、抗真菌药物及某些中药如沙参、白芷、白鲜皮、仙鹤草、前胡、防风、荆芥等也可产生光敏反应,长时间需要在阳光下劳作的人应尽量避免使用[3]。
使用防晒霜也可以有效的避免晒斑,应选择SPF30以上的防水防晒面霜,均匀的涂抹在面颈等晒斑好发部位。防晒霜应在外出前30分钟涂抹,如果容易出汗或游泳后应及时补涂[4]。
以上介绍了物理、饮食和化学防晒三种防晒方法,可以帮助大家有效预防晒斑和晒伤。
参考指南
1.王彬,周世明.日光性皮炎及药物治疗[J].中国现代医生.2007.22.150-151.
2.王正辉,屠军波.国外美容医学最新动态[J].国外美容医学.2004.13.124-126.
3.杨子良.外源性光敏性皮炎31例[J].苏州医学院学报.2001.21.504.
4.日晒伤基层诊疗指南.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