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一直有这样的说法,勤出汗是好事,出汗可以排毒。就比如很多人发烧的时候,就很喜欢把自己闷在被子里,闷出一身汗,好像病毒就会被排出体外,人就好受多了。但也有的人认为,勤出汗是体虚的表现,只有身体状况不好的人,才会经常一身汗。那到底是流汗多好呢,还是流汗少好呢?
首先我们要知道,人之所以会出汗。是因为当外部环境,或者在做了剧烈运动的情况下,导致体温身高,人体需要借助皮肤要达到散热的目的,以此平稳人体的温度,所以会出汗。汗液作为一种新陈代谢的产物,排出身体的同时,可以带走人体多余的热量,仅仅只是起到散热的作用。
因此前面所提到的,勤出汗可以排出体内病毒的说法,是不严谨的。因为我们人体汗液的组成成分中,百分之99都是水分,剩下的百分之1也只是像铁、钠、钙、钾以及尿素氮这类的代谢废物,并不存在所谓的“病毒”“毒素”等物质。
既然“出汗排毒”的说法不严谨,是不是意味着勤出汗代表体虚的说法是正确的,中医告诉你,其实也不尽然。
通常来说,一个正常成年人的每天排汗量在 500 到 1000ml之间,如果是在高温的环境下,或者经过剧烈运动,那这个排汗量会增加到 1500 到 2000ml之间,差不多等于4瓶瓶装矿泉水的量,那不在这个范围内的排汗量就是不正常的吗?不全是,常见的有以下这几种情况,这类人群的排汗量会或多或少的超出正常排汗量,但并不代表他们就是体虚。
1.肥胖性出汗,我们都知道比较胖的人都比较容易出汗,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怕热”,那是因为这类人群的脂肪较厚,所以散热慢,因此出汗量就会超过正常体型的人。
2.味觉性出汗,当我们在食用辛辣的食物时,往往会全身冒汗,那是因为辣会刺激到人体的交感神经,导致大量出汗。
3.精神性出汗,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捏一把汗”。人在处于极度紧张或者兴奋的情况下,小汗腺受到一定的神经刺激,导致汗液的大量排出。
4.孕期出汗,这种情况只存在于女性身上,因为女性在怀孕期间,体内雌激素水平较高,所以身体代谢速度变快,导致体温身高,就会形成排汗增多的现象。
上面这几种都属于排汗量超过正常成年人的范围的情况,但都不能说明他们体虚。反而是以下这几种出汗情况,往往预示着一些疾病。
比如在无剧烈运动,又不属于上述几种人群的情况下,大量出汗。甚至还会伴有发热、咳嗽等症状,这类人往往可能存在糖尿病、甲亢、结核、高血压或者充血性心衰等疾病。
中医认为,在不炎热的天气下,又处于非运动状态下大量出汗,属于“虚汗”,如果实在夜间睡觉,身体处于平静的状态下出汗,属于“盗汗”,这就属于体虚的范畴了,需要及时的进行养生调理。
注:图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